東方日報 | 20 Jun, 2025
港人假期北上消費已成常態。有本地大學發表「港人北上消費」研究,發現港人在內地消費並無擠壓在香港的消費,而港人在內地消費以生活服務類為主,在港則集中零售及餐飲業。
中文大學偉倫經濟學教授及經濟系主任宋錚為首的研究團隊,透過分析政府統計處及AlipayHK數據發現,港人在內地的消費由以往集中大灣區與一線城市如深圳、廣州,已逐步擴散至其他灣區低線城市中山、江門,甚至重慶、長沙等地,印證跨境消費市場日漸一體化。港人北上熱潮和支付方式便利化、普及化,帶來明顯的消費溢出。
港府統計數據顯示,香港居民前往內地的旅遊次數於去年恢復到疫情前水平,而港人境外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與疫情前後相若。宋錚認為,有別於大眾觀感,政府數據反映港人北上消費並沒有擠壓其本地消費。
研究發現,曾在內地進行交易的AlipayHK「資深」用戶中,服務業約佔其在內地的總支出接近一半,而零售業僅佔28%。然而,經常北上的「資深」用戶在香港的消費大部分集中在零售及餐飲業,分別佔58%及29%,服務業只佔12%。
細分港人在內地的服務業消費,生活服務類消費佔八成,當中包括健康與美容、按摩及其他個人服務。
宋錚補充,港人北上消費以服務為主,建議港府需關注本地服務業面臨的壓力,並且協助本地相關從業員轉型與過渡。他強調,港人去年北上消費總額估計高逾500億元,惟本地消費較疫情期間未見明顯下降;並認為港人「北上潮」僅屬消費回歸,對香港而言非經濟新挑戰,加上內地多元、高性價比選擇亦有助提升港人福祉,香港消費市道「低潮」應從其他因素尋找原因。
本文正式發表於 «東方日報 » 2025年6月20日
原文網址: https://orientaldaily.on.cc/content/finance/odn-20250620-0620_00202_022/
Only Chinese is available